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今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今日所作报告是这样描绘我们所处的时代的:“风高浪急”、“惊涛骇浪”、“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这些描述充分说明,从决策层到普通劳动者,恐怕都已经认识到我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未来——乌克兰战争从2月持续至今,如绞肉机一般持续消耗欧洲和俄罗斯的国力,使得饱受疫情打击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濒临崩溃,而此前中美贸易战、经济政治脱钩以及台海乃至东北亚局势的极度恶化,也使得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持续的疫情输入风险以及全球经济大衰退也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局面。二十大报告之所以多次阐述目前的世界形势,正是为了强调我们当前一切工作、一切计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大到国家战略部署,小到我们每一个劳动者的生计,都不得不考虑未来的严峻形势。 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国内外形势,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战略原则是“发扬斗争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哪次党代会像今天一样如此强调“斗争”。投降是不可能的,不论是向敌人还是向病毒投降都是没有好下场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劳动关系领域。我们的斗争精神不仅仅是对于妄想再次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美日英澳侵略者之流,还包括他们在国内的帮凶——自诩“高等华人”想要把多数劳动者踩在脚下的买办,无视法律无情盘剥劳动人民却把中国人民的血汗转移到国外的资本家,鼓吹投降、鄙夷劳动人民的所谓知识精英,贪污腐化的官僚,这些不也是劳动者长久以来的斗争对象吗? 当然仅仅有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是不够的,否则很容易变成人称“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的某国,或者像俄罗斯一样沉不住气而陷入泥潭。二十大报告中在“发扬斗争精神”之前更加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就是依靠自身发展、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而不是盲目冒进,正如二十八画生六十年前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当然如今的世界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要做的也比挖洞复杂得多,但原理不变,即在危机四伏的当下,谁先开枪死得最快,活到最后的是最能沉得住气的。 关于如何“保持战略定力”,二十大报告总结起来无非是两点,一是靠发展,二是靠团结。要实现这两点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劳动者的力量,发展自不用说,没有劳动人民就没有建设和创造,关于团结,如果不去团结占我国人口最多数的劳动人民,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还能团结谁呢?不仅经济建设离开劳动者无法开展,全过程民主如果没有劳动人民参与如何实现?没有生产民主、企业管理民主,能算全过程民主?不组织、不发动劳动者组织参加工会、运用工会、领导工会,又如何实现群团组织改革?如何建设发展协商民主?劳动者又如何参与生产民主管理?“大统战、大团结、大联合”的格局如何实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单凭法律和司法是根本做不到的,而“勤劳致富”和“分配制度改革”,如果离开工人阶级的组织和力量,那就成了与虎谋皮。 一言以蔽之,团结和斗争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统一的,团结不是无原则的退让,不是牺牲多数人利益取悦少数人,更不是跪地乞讨,而是以斗争求团结,劳动人民自身的团结正是在其斗争中逐步实现的,而劳动人民对资本的团结,同样也只能靠斗争实现,没经过劳动人民考验的资本是不老实的,哪怕一时羁系挽留,最终挡不住其投向国际资本的怀抱。无斗争则无组织,无组织则无团结,而不团结广大劳动人民,无论是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是抵御日益严峻的外部危机,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编者注:本文完成于二十大会议期间,因故无法推送,延至近日始能发出)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